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丨疫情之下,自贸试验区如何化“危”寻“机”

关心经济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0-10-08


本文共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除湖北外,17个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90%左右,55个片区中,20多个片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或接近100%。

此外,各地自贸试验区在吸引外资方面都有良好表现。今年前2个月,上海、广东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分别增长13%和12.8%,海南、福建、浙江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增速更是分别高达230.2%、149.5%和140%。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表示,通过各地的切实举措,目前多数自贸试验区企业在复工上的困难已基本解决。

他同时指出,受海外疫情蔓延的影响,企业面临着订单数量下降,国际业务拓展困难等问题,一些企业在复产上仍存在挑战。

 3月26日举行的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各方共同的呼吁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来源:新华网)

01

这些挑战不容忽视

  • 供应链受阻。因很多海外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导致诸多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面临断供的情况。

  • 物流不畅。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车辆通关手续繁琐,造成车辆通关速度慢,物流企业运力缺乏。

  • 订单不足。目前,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复原,企业收到的采购订单减少,面临着大量订单被推迟或取消,导致此前已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进口的货物积压在保税区的仓库内等情况出现。

  • 履约难。疫情影响出口企业生产销售,导致卖方迟延交货甚至不能交货,使企业面临着履行合同的困难。

  • 资金流不稳定。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抗风险能力不强,很可能会出现资金流断链的问题。

 各部门、各地方出台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扫清障碍。(来源:新华网)

02

这些政策“礼包”值得关注

  • 系列稳外贸外资政策“大礼包”出台

3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自3月20日起提高1400多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3月18日,中国银行发布《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稳外贸”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投放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3月19日,海关总署公布50条“任务清单”,要求全面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强调要全程简化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

4月1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改革开放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全力支持外资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举措。

4月3日,商务部印发《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利用中欧班列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等11条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

  • 各地针对性举措“落地”:

——针对物流受阻。

一方面,各自贸试验区在加快推进物流企业复工复产。例如福州片区保税港区设立驾乘人员隔离专区,为物流畅通与安全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海关部门也采取措施,提升通关效率,保障物流顺畅。如钦州港海关开辟绿色通道,在通关、查验、物流等各业务现场增设专门受理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口通办”,并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确保口岸通关顺畅。

——针对订单不足。

多地采用“云签约”模式。如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3月上旬举行“线上+线下”集中动工签约,涉及59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00亿元;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召开网络推介签约会,围绕木材、能源、旅游等产业领域达成20项在线签约,总额超10亿元。

——针对履约难题。

多地提供法律服务,协助解决争端。上海、浙江、广东、天津、重庆、四川等自贸试验区都开通了远程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合同履行问题。河南自贸试验区积极与省贸促会对接,出具不可抗力证明,解决企业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履行国际贸易合同问题。

——针对资金问题。

一方面,加强金融支持。如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召开银企对接会,搭建金融机构和企业沟通平台。

另一方面,落实退税服务,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如连云港市税务部门利用微信、点对点等方式,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升级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湖北宜昌税务部门推行了“网上办、预约办、容缺办”等方式,为片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程网办”退税服务。

此外,还以减免租金等方式为企业降低成本。如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各平台拟减免房租累计超过150万元,近200家中小企业可获益。

 疫情发生后,诸多领域企业“跨界”转产,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速度。图为广东深圳一家企业的工人在加工防护服。(来源:新华网)

03

这些建议值得参考

  • 主动转产,寻找商机

疫情当前,需求端出现变化。除了海外抗疫急需的医疗物资,室内娱乐建设、母婴玩具、宠物用品等产品的需求量均大增,出现供不应求状况。有条件企业可抓住当下商机,主动转产,利用原有贸易渠道和资源,进一步拓展市场。

  • 转变贸易方式,用好电商平台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和新业态,克服了过去客户间不见面就无法成交的难题。

疫情期间,电商模式被广泛认可,且跨境电商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进出口企业可借此机会向线上转型,建设高质量的海外仓,完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

  • 灵活选择运输方式,打通物流链

目前,有多家中外航空公司,开始执行“客改货”航班。根据民航局的最新统计,4月6日至12日,中外航空公司共有国际货运航班预先飞行计划4445班,增幅338%。此外,中欧班列恢复常态化开行也给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提供了便利。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稳步增长。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输方式。

  • 发展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

从2月1日至4月1日两个月间,全国范围内已有上万家外贸企业注销或吊销。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一批外贸自主品牌。在此情况下,企业应抓住“危”中之“机”,苦练内功,努力形成以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相关链接:
聚焦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是外贸企业的出路吗?
最新丨政治局再定调,“常态化”防疫下如何看待国内外形势?
聚焦丨欧美的订单取消了,外贸企业怎么办?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编/曹家宁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